中橫-01

這座牌樓想必是大家對中橫的印象,第一次看到它已是20多年前的事,今日再看還是當年的模樣 

中橫-02 

今天我們是跟著戴老師做太魯閣內峽谷一日遊

中橫內峽谷這一段是沿著立霧溪開鑿,在當時是相當艱鉅的工程

太魯閤長春祠-02太魯閤長春祠-03

進入太魯閣峽谷第一站就是長春祠

導遊戴老師非常專業,向我們解就長春祠的地型變遷,寺祠旁的山溝並非土石流造成

而是因為兩側的地質成分不同相互擠壓所造成的破碎帶

從祠堂下方流洩而出的瀑布也是因為排解兩造的壓力從山壁中排出的水流 

長春祠是為了當年修建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修建的,幾經整建才成為今日所見

戴老師安排我們在這喝杯咖啡,面對如此美景品嚐一杯溫熱咖啡,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太魯閤長春祠-04太魯閤長春祠-05

太魯閣峽谷本就地質脆弱,再加上地震,暴雨,颱風,令中橫公路常傳出災情

像這座跨越兩岸的長春橋就是在颱風中毀壞,現已在上方改建新橋

舊橋頭內是彌陀巖,有步道可通往上方的鐘樓

太魯閤長春祠-07

半山腰有座太魯閣樓,是蔣中正為巡視中橫所建 

中橫-04

離開長春祠,我們更往山裡去,也進入太魯閣峽谷最精彩的一段

太魯閣燕子口-01

首先到達燕子口,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這段步道沿途可欣賞峽谷獨特的景觀

但我們要先走進這黝黑的隧道裡

太魯閣燕子口-08太魯閣印地安酋長-06

沿途河谷十分壯麗,石灰岩地形被侵蝕出一個個的洞穴,剛好適合燕子築巢,

所以早期這裡的燕子成群覓食好不壯觀,後因人潮過多干擾到燕子的棲息環境,現在只有少數的燕子會出現在這

剛剛在長春橋時,戴老師要我們感受一下風向,如果風向是吹海風,那我們到達燕子口就看的到燕子;如果是從峽谷吹向海岸那就看不到

這是因為從海面吹來的風會揚起昆蟲,燕子為了覓食就會出現;而從峽谷吹來的風反而是下沉氣流,燕子沒了食物就不會耗費力氣的亂飛

其實就算沒有燕子,看一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錯

太魯閣印地安酋長-01太魯閣印地安酋長-09

經過一段景色優美的峽谷,到達靳珩橋看一看有名的印地安酋長

以前來時沒人解說,看那一塊岩石都像,也都不像,今日終於可以一睹風采

原來要站在特定的位置看才看的出來(左邊照片,河谷右側)

不然看一看酋長的背面,那高挺的鼻樑怎麼冒出決戰猩球的猩猩(右邊照片,河谷左側) 

中橫-05

話說峽谷的石灰岩地形,應該會看到這麼美麗的青碧色,可惜因為前幾日山區下雨

所以滾滾泥砂順流而下,恐怕要過些時日才見的著如此碧綠的溪水 

太魯閣燕子口-10

太魯閣美是美,但落石傷人也時有所聞,因此太管處規定進入燕子口段的遊客都必須戴上安全帽 

我們看來是不是很像要去做工~  

天祥-05

之後來到天祥,這天祥的地名還真跟文天祥有關係

瞧!那山腰上是不是雋刻著一本正氣歌

據說當年這裡夜裡鬧鬼鬧的慌,因此就在山腰上立本正氣歌天地之浩然正氣制壓住蠢動的幽靈 

天祥-01

普渡橋頭的祥德寺,白衣觀音及七層天峰塔連成一線,加上山裡飄飄的雲霧,靈氣十足 

天祥-04

天祥晶英位在兩溪的匯流處,高踞在上 

綠水合流步道-02 綠水合流步道-03

 

戴老師安排一段步道讓我們體會一下太魯閣的天然美景,也讓我們感受先人在這峽谷中生存的不易

這段一般等級的步道是從綠水到合流的綠水合流步道,雖說是一般級但你看那陡峭的山壁也不禁令人心驚,還有有欄杆圍著

綠水合流步道-04

除了步道狹窄還有些路段須打傘前進,倒不是因為下雨,而是由岩層滲出的水量大到像小型的瀑布    

綠水合流步道-07綠水合流步道-08  

一路還要經過一板吊橋,及一個短短但進去後不見光的山洞

一趟走下來也要1個鐘頭,往來的旅客不算少,想必是大多數觀光團會安排的景點

到山上走走也不算太壞,只不過沿途景緻,除了臨峽谷那段其餘路段與陽明山也沒什麼兩樣

不過這趟行程還是很感謝戴老師的全程解說與安排

讓不論是來過的,或沒來過的我們對太魯閣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我可要在上頭記下戴老師的資料,以便日後來花蓮可以找他再帶我們一遊

戴文德 0983-091882 vincent5302048@gmail.com ; vincent53204@yaho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