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青之旅最終回-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健行
偽文青們地理課本裡有個太魯閣,是乎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但既是偽文青肉腳成分居多,所以就安排難度為0的砂卡礑步道
原本預計搭台灣好行上山,但從飯店到火車站的車程比預計的快,寄放行李後走到花蓮客運搭車,剛好上梨山的車要開
約莫1個多小時到達太魯閣遊客中心,其實車可以直接搭到砂卡礑,但步道內沒有洗手間,所以必須在遊客中心解決
詢問工作人員後,解說阿姨告訴我們從砂卡礑隧道左側有一出口可走小錐麓步道再連通砂卡礑步道
我們要進入黑漆漆的隧道了
車一直從身旁而過,空氣不太好,只想趕緊走到出口
大約在600公尺處果然見到小錐麓步道出口,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步道沿立霧溪而建,上上下下的階梯讓小藍人一直抱怨
中間還要過一板吊橋,算是一點小小的刺激
下到溪邊過了獅子橋就與砂卡步道相接
兩步道以獅子橋為分界,
小錐麓較短但落差大,從隧道下來比較好走一路下階梯,若由溪谷上來就要有爬階梯上山的準備
鮮紅的砂卡礑大橋橫跨立砂卡礑溪,青山綠水一彎紅色的橋煞是美麗
步道鑿山壁而建,整個中橫就是個蓽路藍縷艱苦萬分的工程
大自然的造山運動,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太魯閣變質岩,堅硬的石塊就像流水一般的曲折
由於步道旁的岩壁變質詭譎產生一種神秘感
再加上溪水呈碧綠色,以前稱為神秘谷步道
步道植披扶疏,陰涼舒爽,一路往砂卡礑溪上游而行
由於颱風破壞,目前只通行到五間屋,行進時還有工程車經過
碧藍的溪水藍的透心,岩壁還會滴下滲透而出的天然水
這麼輕鬆的步道小藍人卻一直喊"熱",硬要我回花蓮請她喝咖啡才肯走
我看是累了不敢說,就說熱我比較能接受
對岸筆直下切的岩壁,也透著地質變動的歷史
不過我卻有種"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感覺,回來聽朋友說那可真有猴群,他上回可見到一大群在對岸嘞
碧綠的溪,翠綠的山脈,真的很美~
走到五間屋就是當地住民的五間房子,再往前就不開放了
這也算是個小型休息站,有廁所,有賣冷飲和香腸
小藍人累了,不餵食她肯定不願再走
我們坐在石頭上喝著飲料,咬著肥滋滋但香氣四溢的香腸,聽著老闆說再往前走就可下到溪裡
但我們要搭下午的火車回台北,時間不多就決定往回走
一看時刻表,如果我們想早點回到花蓮車站就必須加快腳程趕回遊客中心
回程我們三步併二步走,連小藍人為了喝咖啡都精神了起來
我們才花25分鐘就走回步道口
從迴轉梯爬上橋面,大理石石牌的步道入口還真有架勢
砂卡礑大橋上每根立柱都立著石獅子,所以遊客中心的人員才會跟我們說它是獅子橋
時間不多,我們穿過隧道直奔遊客中心
時刻表上12:40有一班往花蓮的車,我們到達時才20幾分,等到40分就是不見車來
上網一查,不會吧~車已到了七星潭了
它不是12點才從天祥發車嗎?是用飛的嗎!
出了台北,計程車不是路上就攔的到,這下總得想想法子,還好有備案
雖然日正當中,除了帽子我們防曬配備全在花蓮車站的行李箱裡,我還是與小藍人商量走到橫貫公路牌坊
一方面擔心下山的車沒繞上遊客中心,一方面有另一台公車在一點多下山,雙重保險比較萬無一失
再者這裡人多車多,看看有沒有機會攔到計程車
從遊客中心下來經過橫跨立霧溪的錦文橋
橋往上游看,中橫就沿著溪谷一路往山裡去
往下游看,過了太魯閣橋,立霧溪就往太平洋奔去
在牌樓拍完照,看旁邊的店家門口停了一排計程車,可是司機在哪裡?
正當喃喃自語司機在哪裡時,旁邊有人出聲了
"小姐,你要去哪裡?"
"去花蓮市"
"喔~太遠了,你要到對面坐公車,我們都是包車的,在等客人用中餐"
靈機一動"那可以到新城火車站嗎?"
"新城火車站很近,可以啊!"
我們就這樣花150塊搭小黃到新城車站,只可惜這時段沒車,還是要等到1點20幾才有火車到花蓮
總比烈日下在公車站等公車好
回到花蓮,飢腸轆轆的2個人在車站對面的雞肉飯大塊朵頤一番
這家雞肉飯上回和公主媽來花蓮時吃過,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雞肉飯,比嘉義的好吃
飯飽後打算找家咖啡廳喝咖啡,但花蓮車站尚未開發完整,市中心還是在舊市區,連帶這區的店家也少,只有賣拌手禮的
最後只好到廣場旁的一家小咖啡店
一進門,店很小裡頭已有10幾個人,剩一桌
這時小藍人拉拉我衣袖,回頭看一位客人對我比出3
當下回頭張望一下,我們明明是2個人啊?
那人說:要等30分鐘喔~
(老兄!你是要嚇誰)
沒關係!我們離班車出發時間尚早,於是小藍人就在店裡睡了小午覺
之後,到車站對面街買了拌手禮準備踏上回家之路
路經過太魯閣大橋,山頭的雲向山谷湧下,天光漸漸昏沈
再會了!美麗的花東
再會了!偽文青們的年少~